スポンサードリンク
民国BE,第1~2章~
一 小楼一夜听春雨 谁人红妆倚凭栏
临安城。
醉风楼外大雨瓢泼,醉风楼内温香沉沉。
一双玉手十指纤细宛如葱白,在那上等乌木琴的冰弦上轻拢慢挑,一曲《采薇》如流水般倾泻而下,犹如大珠小珠坠落在玉盘之上,清脆玲珑。一旁的青铜香炉有些年头,边上有些斑驳,显得越发沉重沧桑,香炉里点着上好的檀香,时明时暗的火光在这小间内显得微不足道,袅袅而升的一缕青烟却散发着心神安稳的气味,叫人神经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
身着白衣的妙女子端坐在琴边,隔着珠帘,一位身穿青色长袍的年轻人低着头默默品茗。只见他一头清爽的短发,面如冠玉,眼眉温柔,却偏多了几分孤寂。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掐金丝的平光眼镜,显得很文雅;端着茶碗的手白净细洁,指甲修得干净整洁,右手上一只温润的玉扳指透着好水头彰显出主人不俗的眼力和身份。
那女子忽地停了下来,年轻人神情一滞方才回过神来,放下了茶碗,柔声问道:“怎么停了?”
白衣女子起身,挑开了珠帘,倚着门栏,佯怒地娇嗔道:“您方才又没在听曲,我这白费了气力,难不成弹给这屋子里的小鬼听?”
“这果然是我的不是了,”年轻人哂笑着,站起身来迎了上前,轻刮着女子小巧的鼻子,“说吧,怎么罚我才好?”
那女子一笑,一把握住年轻人的手,巧笑道:“我要的也不多,就你这个人儿罢了。”
年轻人不着痕迹地抽回了手,脸上的笑也淡了几分,语气依然柔柔的:“你也听说了?”
白衣女子一扭头,撒着娇:“不知,不知,奴家什么也不知。”
年轻人捏着她的下巴轻轻转过她的脸,温柔浅笑道:“怕我将来再也不能来了,今日好不容易得闲来见你最后一面,你就这般对我?”
谁知她两眼一红,抬起头来看着他,竟像是认真的一般:“你当真要娶那戏子?连个转圜的余地都不留吗?”
“你瞧你,”他抬手抹去她眼角几乎夺眶而出的泪珠,随手从衣袖里取出一个绣工精巧的袋子来,搁在了她手上,笑吟吟地说道,“我早就为你打算好了,这些钱够你赎了身嫁个好人家了。”
“多谢小三爷!”那女子顿时破涕为笑,双手捧过,本想马上打开瞧个仔细,又怕失了分寸,惹了这位贵人不悦,只得讪笑着胡乱塞进了自己的衣袋里。
被称为小三爷的年轻人见状只是嘴角轻扬,淡淡地说道:“想要看,就打开瞧瞧便是。”
“不要,不要,谁不知道这临安城里吴家小三爷出手阔绰。”那女子言罢便想往他怀里靠去。
“少爷,时辰不早了。”忽然小屋的雕花大门被一个同样年轻的青年推开,只见他弓着身子站在门外,低着头面色平静,一件黄缎小袄剪裁贴身,面上绣着团福,看着便是大户人家的出身。
那女人很是识趣,吴小三爷从不在烟花之地过夜,贴身小侍王盟来催便已是极限,半刻都不会多做停留。她虽撅着嘴,面露不快,却依然难掩心不在焉之色,一边去取下了挂在架子上的银貂袄子,一边嘟囔道:“那解语花当真好福气,先是做了解小九爷的义妹,再是嫁进了吴家做少奶奶,还是小三爷这般好脾气的郎君,真不知她上辈子结了什么善缘。”
“哟,你这话怎么透着一股子酸劲?”年轻人张开手让那女人服侍他套上了袄子。
“这可不是嘛,这临安城里哪家姑娘听了吴小三爷要娶亲不是暗自垂泪?奴家一想到今后再也见不着您了,心下难过不已。”
这句怕是真话,今后怕是再也没有出手如此阔绰的恩客了。
年轻人不语浅笑,被送到了门口,临走前还不忘回过身道了个谢。
那女子显然没有想到,受宠若惊地慌忙作了个万福。
出了醉风楼,王盟忙为年轻人撑起一把油纸伞,悄然立于他的身后。
年轻人看了一眼昏暗的天空,冰凉的夜雨就从这辨不清的黑洞中漏了出来,一阵冷风吹过,年轻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裹紧了身上的裘袄。
“我们走吧。”此时他的脸上已没了方才在屋里的温柔缱绻,取而代之的却是满脸的疲倦慵懒。
“是,少爷。”王盟本就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一颔首紧紧地跟上了他家少爷。
一路无话。
王盟默默地为他撑着伞,自己的背脊早已被淋湿也浑然不顾。“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罢了。”年轻人突然开口道。
王盟憋了良久,见自家少爷这般说了,怕是心事早就叫他看穿了,也不敢再多做隐瞒。年轻人瞧他那趑趄嗫嚅的模样,怕是真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便停了脚步,认真地看着他。王盟支吾了半天,年轻人微蹙着眉听完后眉头便舒展开来,他轻轻笑出了声,一边转着手上的扳指,一边继续朝家的方向走:“我谢她,是为了这些年来她愿与我说贴心的话,愿意花功夫琢磨我的心思,讨我欢心。”
“可是少爷也在她们身上花了不少钱,听那儿的妈妈说比一般恩客多上了好几倍……”
“王盟,”年轻人突然打断了他的话,显得很是疲惫,解释道,“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两人说话间,便走进了一座青砖灰瓦的考究大宅。那大宅置顶的匾额上是两个纤细俊秀的瘦金大字——吴宅。两旁挂着两盏大红灯笼,上面均贴着大大的喜字,也是瘦金字——看得出和匾额上的字出自一人之手。八根实木的大柱子漆上的大红色,似乎是刚刚新刷上的,每根要叫两个人拉着手才能抱得住,上面也都贴着喜字。立在门口的两座石狮子,造型奇特并不多见,一只俯卧而眠,另一只则昂首怒吼,显得有些奇怪。
站在门一旁的小厮见到他回来立马上前作了一个揖,唤了一声“少爷。”
“嗯。”年轻人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两旁忙簇拥上了一群人,接过了王盟手中早已湿透的伞,换上了更大的伞,王盟接过一旁早就准备下的黑色斗篷,披在了他的身上,说道:“少爷,夜里风大,披件衣裳才是。”
他不说话,只是任下人们摆布。
“快点送少爷回房歇着去,叫厨房把熬着的莲子羹盛来。”王盟对一旁的小厮叮嘱着,俨然有了一副总管的模样。
“今儿个我想喝酒,叫厨房温一壶上好的绍兴花雕来。”年轻人忽然说道。
“少爷……这……”王盟踌躇了一番,捕捉到了年轻人眼中一闪而过的不悦,忙弯了弯身子,喏了一声后回过身对着一旁的小厮道:“还不快去准备着。”
年轻人端坐在红木大方书桌前,点了一盏油灯,王盟试了一下下人送来的洗脸水,湿了一下毛巾,递给了他。
他胡乱地在脸上猛擦了一通,然后擦拭了一下手,最后将毛巾递还给了王盟。
“这是什么?”见桌上多了一封信,他问道。
一旁上来一个小厮答道:“是北平解家的解小九爷给少爷寄来的信,说是快件,叫人连夜送来的,小的们不敢怠慢就没经过盟哥直接放在您书桌上了。”
“下回不管是哪儿来的,就算是南京来的,也得先给王盟过目。”年轻人冷冷地说道,“我不比从前了,现在我是一家之主,立的规矩得好好地守着。今日你可以不听王盟的,下回指不定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若再有下次,定叫你卷了铺盖乱棍赶出府去!自己去何叔那领个三棍子,好长长记心。”
那小厮喏喏地不敢出声,被王盟打发了出去。
“是该叫他们长个心眼了,若是再敢不把你放在眼里,你尽管罚了去,不用问过我。”他眼皮抬也不抬,举起信对着灯火仔仔细细看了个反复,然后从抽屉里摸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沿着边一点点地刮开。
“少爷,信上说什么?”见年轻人眉峰紧锁,王盟关切地问道。
他叹了一口气,捏着信,借了一点灯火把信给烧了。
看着那双乌黑的瞳仁里映出的跳跃火苗,王盟一时有些恍惚,仿佛眼前这个人不是他认识了几十年的少爷了。
“回一封信给解雨臣,就说婚礼提前举行,越快越好,吩咐下去,彩礼明天就送去。”眼前的白纸烧得极旺,眼看着就要烧到了手,可那年轻人竟然毫不在意,盯着火苗一字一句地清楚嘱咐道。
王盟见状不禁要惊呼了起来,连忙跑上前去打掉了火苗,掰开他的手一瞧,手指都有些烫得通红。
“不碍事。”他摆了摆手,“快去吧。这事不能耽搁。”
王盟拧着眉,仍盯着他的手,问道:“少爷要不要抹点药?一会儿花雕送来了,可叫厨房再做几样下酒的小菜?”
“都不必。”他淡淡地说着,随手翻开一本拓本。
王盟倾了倾身,转身正欲退出房间。
“等等。”年轻人忽然叫住了他。
“少爷还有什么吩咐?”
“叫府上的人外出小心些,今个晚上回来,一路上起码有三四个人盯着我们,方才我在府外那会子功夫,也见到几个面生的在外面闲晃。”他推了推额鼻梁上的眼镜,低着头也没抬起来,一边翻着本子,一边轻描淡写地说着,浑似毫不在意的模样。
王盟一惊,慌忙喏了一声。退出房门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坐在昏暗油灯前的人,突然觉得有些陌生。多久了,到底有多久了,似乎有近十年了吧。王盟低着头快步走在回廊上,想要回忆起十年前自己这位少爷的模样,温柔恬淡的轮廓,却渐渐地好像模糊得有些看不清了,他不愿想更不愿承认,如今他的这位少爷仿佛变得和他的那个奇怪的名字没有半分相像的地方。
他叫做吴邪。和天真无邪的无邪同音。
吴邪坐在桌前,盯着拓本,过了很久也没翻动一页,他的眼睛分明是在看那净皮纸上的字,却空洞得没有半分焦点。他以为自己早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连王盟都说自己这些年变了很多不是吗?可是为什么那些他不愿想的东西此时此刻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他的脑子里横冲直撞?他很想去管一管它们,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变得平静淡漠,就和那个人一样。
那个人。
吴邪一闭眼,强迫着掐断了自己的思绪,不能想,绝对不能想,否则孳蔓难图。他胡乱地晃了晃头,顺手拈过一张纸,抓起一支笔就开始临摹那拓本上的字。这是他长期以来的习惯,写字可以磨练人平稳的心境,他写得一手上好的瘦金也是得益于此。
只是看到那个字时他却愣住了,握住狼毫的右手轻微地颤抖着,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他深吸了一口气,重重地落下,墨汁有些化了,纤细俊秀的瘦金体变得有些怪异,他每写一笔都会停顿片刻,就好像那个字他从来都不会写一样,尽管他写得极慢,可是那个“张”字最后的一捺他还是没有完成。
拼尽了全身的力气,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吴邪丢开笔,看着那个字,轻轻地笑了,那个字写得一点儿也不好,他觉得自己也许这辈子都写不好这个字了。屋子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哗啦啦的雨声,突然,他极轻声地开口,那声音被雨声覆盖着,似乎连他自己都听不见。
“你还好吗?”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我很好。生意虽不是晦涩艰难,但如今世道不清平。不过我想我能摆平,我比以前厉害多了,他们都这样说。”
他用手遮住那个字,不敢看。“只是,我想知道,你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就是,你现在在哪里……”
吴邪闭上眼,手上用力,将那张纸捏成了团,他知道自己现在这样很危险,他不能再这样让自己的思绪无限蔓延下去,这种一瞬间的放松与依赖会让自己上瘾,他怕自己再也变不回在人前的模样。
他定了定神,将那团纸扔了出去,顺手端起酒,猛灌了一口,就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是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王盟从怀里掏出了怀表看了看,快到叫吴邪起床的时间了,他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吴邪的卧室,怕惊醒了他,却发现吴邪跟昨晚一样,坐在书桌前,纹丝未动。
“少爷!”王盟有些恼怒,显得又气又急,“您难不成又是一宿未眠?”
“不碍事。”吴邪摘下了眼镜,看了一眼立式大钟,“没成想竟然已是这个时辰了。”
他站起身,转了过来扯开了窗帘子,朝阳初升,透过彩色的玻璃刺着他的眼,王盟站在阴处却也睁不开眼,只见吴邪立在窗前,整个人的轮廓融在了这一片朝阳之下,模糊得叫人看不真切。
“你瞧,昨日夜里还下着那般大的雨,我在窗边听了一夜,竟也不知这雨是什么时候停的,今日仍是这般好光景了。”吴邪转过身,微微笑了笑,“雨,不管多大,总是要停的。”
有些人,不管多难忘,总是要忘的。
“少爷洗漱之后要去哪儿?”王盟一边端过洗漱用的铜盆,一边照例问道。
“像往常那样去潘鑫记喝茶。关键时期,一切如旧,若有半点变动,怕是要惹出事来。”吴邪小心叮嘱了一番,取了一件寻常长褂套在了身上,戴上一副水晶石的铜骨墨镜,随手牵过一顶小帽扣在头上。王盟见状连忙上前为他扣扣子,却被吴邪一摆手,“我又不是孩子,这点事自己来。”
“是,少爷今天还像往常那样走着去?”
“嗯。”吴邪自己动手扣好了扣子,在镜子前正了正小帽。
“可是,那些人……”王盟心里自然担心那些跟踪盯梢的人,自己昨晚竟然完全没有发现。
“没关系,他们只是盯着我罢了,还不会对我动手,只是最近府里防范点,别叫人混了进来。自家人也要小心提防着。”
“知道了,少爷。”王盟低了低头,跟在吴邪身后一道出了吴宅。
潘鑫记是家有名的茶馆,始开在清末,到现在已是传了三代。这家茶馆品流复杂,既有吴邪这般身价的,也有小商小贩,倒像是个浓缩了的小世界,对吴邪来说颇为新鲜。
来到茶馆径直上了二楼,叫小二沏上一壶上好的雨前龙井,吴邪优哉游哉地看着楼下人来人往,众生百态。
“小爷,您的茶水齐了。”
“多谢。”吴邪微笑致意。
那小二见两人穿着不俗,那小爷看着面熟得很,只是戴着那劳什子的墨镜一时半刻地认不出来,又不敢过多打量,只得喏喏地放下茶具和茶壶退下了。
这时,忽然邻桌传来一阵惊呼声,吴邪细呷了一口茶,抬头望了望,只见当中一个人被众人围着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王盟皱了皱眉,示意吴邪是不是要换一张桌子,他摇了摇头,“且听听近日市井都有些什么传闻。”
“你们可知道为什么吴家在咱们临安城里排第一?这可要从长沙老九门的旧闻开始说起。”那人说得尽兴,吴邪听着默不作声。
“想当年老九门的狗五爷落了难来到了我们临安,却意外和解九爷做了亲戚,一时传为美谈,他的三个儿子,尤其是那吴三爷尤为厉害,手段辛辣,把生意做到上头去了,从此吴家便长期稳坐临安第一的位置……”
“唉唉,你说的这些,谁不知道啊!”下面的人嗤之以鼻,吴邪浅浅地笑了笑,喝了一口茶,继续听下去。
“你们别急啊,这就说到重点了。人人都只知吴家是做古董生意的,其实……”说到此处,那人压低了声音,“他们发的都是老祖宗的死人财,干的都是不作兴的东西。”
“少爷。”王盟俯身凑到吴邪的耳边,“要不要……”
吴邪摆了摆手,轻轻说道,“人家说的也是没错的。我们家确实是靠这些买卖发的家,有什么好不承认的,更何况这事这么多年过去了,本就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不要这般介怀。”
“那您可知最近吴家小三爷要迎娶北平名伶解语花的事,个中可有秘辛?”忽然有一人问道。市井小民向来对高户门第的发家史不感兴趣,只对那些个风流韵事津津乐道。更何况,这位吴家的小三爷是吴家的独子,长子嫡孙,吴家人那心尖尖上的肉,素闻这位小太爷颇为风流,近年来常流连风月之地,却不曾想娶妻竟然也不避忌地娶了一个梨园中的戏子,生生折损了自家的名声。
那人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笃定定地说道,“这里面颇有些曲折,这事得从十年前说起。”
一听到十年前,吴邪的脸色立马变了,抬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手指上力道不自觉地加重,硌得生疼,而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手上的痛楚,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细细听着,不愿错过那人说的每一个字。
“据说,小三爷当年也是枚标致脱俗的无邪小郎君,十年前与个男人不清不楚,结果被骗的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还害了当时的吴三爷吴三省,要不是解家当家小九爷念在亲戚一场的份上,他吴家早就败了……”
吴邪一句话还未说,一旁的王盟就按耐不住直冲上前去,一把揪起了那人的脖领,红了眼,露出了平时从未见过的吃人模样,恶狠狠地说道:“就凭你这腌臜也配议论我家少爷!”
“王盟!”吴邪高声喊了一句唤住了他,面上却依然极为冷淡,“我不在意,莫要吓到人家。”
王盟有些不愿,却也不想忤逆吴邪的意思,只得松了松手,用手指狠狠地指了指那个人,平稳了呼吸,静静地走回了原来的位置。
“你们继续说,不打紧。”吴邪扭头淡淡一笑,那边人都被王盟那突如其来的一下给吓蒙了,一时愣在了原地,听那两人言语间,怕是吴家的亲眷,众人不敢惹事,忙作鸟兽散。
那多嘴之人悻悻地随着人群一同散了去,路过吴邪的桌子不忘做了个揖,念叨了几声对不住。吴邪也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便只是笑笑算作回应。
“少爷,为什么不让我好好教训那人一顿,好叫他再在人背后乱嚼舌根?”王盟依然气愤难平。
吴邪笑了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原本以为没人记得十年前那桩事了,不想今日竟然叫人翻了出来,一时之间有些懵了,现在仔细想想,这桩事他还是没有说错。”
王盟一愣,看了看吴邪云淡风轻似不在意地喝着茶,便把想要说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他作为吴邪贴身服侍的人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可是自家少爷和那个人到底到了什么地步何种程度,他确实说不上来,只知道那时吴邪像是被人浑身上下捅了许多刀子,而那个人的名字直到如今依然是个禁语,尽管他听到旁人不经意地提起时会平静淡漠,但这种伤痛却会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每每都能令站在他身边的王盟深切地感受到。
他们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
吴邪喝空了杯子里的茶,嘴角勉强地牵起了一抹笑,“果然是上好的龙井。”他转头看向王盟,发现他有些失神,唤了几句,说道:“我们回去吧,时候也不早了,正事要紧。”
潘鑫记茶馆的一场小风波只是教吴邪忽然意识到,尽管时间可以让人淡忘,甚至模糊掉本来刻骨铭心的一些人的影子,可是,即使被自己刻意压在心底,有一些事却并不像割伤可以痊愈得最多只留下一条疤痕;它们更像是一个腐烂的创伤,鲜活的、有生命的创伤,固执地不愿意痊愈,只要一有人提起,就隐隐作痛。
吴邪走出茶馆,街上的路人行色匆匆,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演绎属于自己的角色,别人对他们而言,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深一点的,也不过是彼此故事中的配角。
即使你我有段讳莫如深的过往。
有道是,
空樽对月弄白发,
留得朝暮一身寡。
只言再到凌霄日,
谁人还记临安花。
二 花谢总赖东君主 莫道皆是前缘误
卸下了沉重的发饰,解语花端坐在铜镜前,慢悠悠地握着一把牛角小梳打理着长发,忽见眉粉有些淡了,忙取出一小铁盒来,拿出眉笔轻轻沾了一些碳粉,补画了一条细细的弯眉。
“哎哟!我的姑奶奶啊!您怎么还坐在这儿!外面都快闹翻天了!赶紧的呐您!”这时班主一掀帘子,走进来时看见解语花还在梳妆,不由得一跺脚,一脸急切。
“急个什么劲儿,今儿个是我嫁人前的最后一次登台,他们爱候着就候着,不爱候着就滚,这大门朝南开着,谁也没拦着谁。”解语花不理,眼皮都没抬,仍然慢条斯理地补着妆,“要我这般模样上台,还不如现在给我条绳子,在梁上随便挂一挂的了。”
“知道的人都说您这是力求完美,不愿带着半分瑕疵上台,可外头多是一些不知道的,头一回来听您的戏,就冲着您这最后一次告别演出。只怕到时候传出去要说您这个搭架子,攀上了吴解两家……”那班主自觉失言,立马闭嘴,小心地打量着解语花的神色,怕这位名伶一怒拂袖而去,那外面那些戏迷们恐怕要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解语花似乎并未在意,戴上了新的发饰,那上面的珠子玓瓅江靡,衬得她整个人多了几分贵气,只听她淡淡地说道:“他们爱说就说去罢,我还能堵上他们的嘴不成。自从传出解小九爷收了我作干妹妹,那些污言秽语的我听的还少了吗?现如今,我要嫁到临安吴家,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又在背后说过多少闲言碎语,我要是天天操心,岂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您说的是,”那班主一低头,见解语花起身连忙跑过去拉了一把椅子,“您是大人有大量,不同那些红了眼的俗人一般见识。”他赔着笑,问道:“您这是准备唱什么曲目?《西厢记》还是《牡丹亭》?”
解语花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嘴角一弯邪邪地一笑,模样俏皮,道,“今儿个我心情好,唱个《白扇记》。”
“哎呀!我的姑奶奶,您可别闹了,这地方可不能唱花鼓戏啊!”那班主闻言,脸色一变,满脸愁容地说道。
这戏台可是北平城里著名的大戏台子,多少梨园名伶在上面登过场唱过戏,多少达官贵人坐在下面捧过场听过戏。这里唱的多是昆曲京戏,还从来没有花鼓戏这种小打小闹的上过台面。
“有什么不能唱,今儿个我偏要唱,好好戳戳那些庸俗鄙陋之人的假面具,以为听着阳春白雪自个儿也变得高雅起来了,”解语花秀眉一扫,眼中露出鄙夷之色,“他们才不配听我唱戏,我这是唱给自个儿听。”说完,解语花一挑帘子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只留那班主在屋里唉声叹气。
解语花完全没有搭理下面那些吹着口哨喝着倒彩的观众,自顾自地唱完了戏后径直回了后台,留身后一群要求退票的观众在那里直嚷嚷。可怜那班主满头大汗地在前面做着解释,半分脱不得身,他好话说尽,笑脸赔足,给了下一场来看戏的些许优惠还是照样被纠缠了许久。等他好不容易抽了身回到后台,已经离散场过了近半个时辰,他四下瞧不见解语花的踪影,后台里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心下万分懊恼。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式洋装的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从后门走了进来,一头短发,内里也是一件西式的粉色衬衫,看着便是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新式做派,只是他看上去有些不拘小节——衬衣领口并未系上。那年轻人神情自若,微微笑着,一双手轻轻插在西裤袋子里,目光明亮。
那班主一愣,慌忙作了一个揖,满脸堆笑地说道:“这是什么风把解小九爷给吹来了?这地方怎能劳小九爷大驾,还不如去寻个雅静的地方喝喝茶才好。”
“不打紧,我只是来接解语花,”解雨臣微微笑了笑,“在外堂就听见了,那丫头怕是又惹了什么祸,叫班主你好生操心,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小九爷这话说的当真折杀我了。”班主鞠了一躬,把方才那些恼怒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我先走了。解语花我已叫人接了去了。”
“小九爷是做大事的人,不敢多留您,还望爷能多多照拂我们的生计。”
“好说好说。”解雨臣哈哈一笑,朝后面使了个眼色,转身从后门离去,后面跟着的小厮从衣袋里摸出一袋子银元塞进了班主的手里,说是解小九爷赏的,多谢这些个儿日子对解语花的关照。班主心领神会,喏喏地接下了。
“少爷。”忽然一个小厮小跑着过来,在解雨臣耳边不知说了什么,只见他脸上一惊,倏尔迅速镇定下来,连忙拉开那辆从国外进口装着双层防弹玻璃的黑色装甲轿车,令司机以最快地速度往解家大宅驶去。
解雨臣走到自家大宅的铁门前,稳了稳心神,放缓脚步,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一抹笑,笃定地走了进去。
一进内堂,只见一位穿着蓝灰色军装的男人端坐在那里。蓝灰色的军装,解雨臣明白,这是东北军的军服。那人的坐姿非常好,腰杆笔挺,军装整洁领口一丝不苟,看得出是一位极严谨的人。他坐在那里也不动,身后站着一个副官,也是站姿笔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解雨臣笑了笑:“这是什么风把东北军的张司令给吹来了?你们这些混账东西也不好生伺候着!快!把小三爷送来的雪水云绿换上来。”
“不必了。”那人声音冷清,虽然音量不高,但却不怒而威,语气中透着不容辩驳的气势,“我不喝茶。”
他站起身,径直走到了解雨臣的面前,一双鹰目逼视着他,也饶是解雨臣,若换做他人恐怕早已两股战栗不能自已了。
“我来,只想问问,解当家有没有见过这个人——”一旁的副官刷的亮出一张画像来,摆到了解雨臣的面前,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干净利落。
解雨臣瞄了一眼画像,轻描淡写地说道:“从来没见过。”
那人眯起了眼,加重了语气:“当真没见过?”
解雨臣呵呵笑了起来:“张大佛爷,你也知道,我解家是打开门做生意的,如今这世道也就只能靠你们帮衬着才能养活下面这一大帮子人,我怎么敢跟行刺汪大帅的人打交道?你借我几个胆,我都不敢,您高看我了。”
张启山像是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朝副官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始打量起了解雨臣。
“公事谈完了,该谈谈私事了。”张启山的语气还是略显生硬,尽管他已经尽量放柔了声音,“这些日子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你的那位妹子与狗五爷嫡孙的婚事。”他的那位副官上前一步,不知从那里摸出了一只锦盒,捧到了他面前。“小小意思,也算是我这个长辈对你们这些小辈的关照。”张启山背着手,踱到了他面前,“要不是你解家名头大,我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收了一个梨园名伶做义妹。如今,也该让我瞧瞧,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了?”
解雨臣一惊,心道不好。张启山既是东北军的大将军,还是长沙老九门之首,与他爷爷、他师傅二月红都颇有交情。这语气分明是在不满他目无尊长,没有主动告知他婚讯。而如今又主动送上锦盒,如果不让解语花出来见客,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事实上,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这位“解语花”带到他的面前来。
张启山盯着解雨臣的脸,想要找出一丝慌乱的神情,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心中闪过一丝疑虑,难不成自己错了?
解雨臣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却打着鼓,就算今日把他拦了回去,这锦盒收或不收都是棘手的。若收了,早晚都得去道谢,躲都躲不过;若不收,则显得自己矫情,不懂规矩。
总之,能拖就拖,不能拖就赖。想到这儿,解雨臣浅浅一笑,作了一揖道:“解语花刚刚唱完戏,晚辈才接她回来,现在怕是已经歇上了。这锦盒贵重,晚辈替义妹谢过大佛爷了,改日再叫她亲自登门道谢。”
“一个戏子好大架子,连我们张大佛爷要见,都被小九爷给拦了回去……”一旁的副官忍不住开口说道。
“好没规矩。”张启山斥了一声,嘴上却依然对解雨臣不依不饶,“坊间常听闻小九爷最爱听戏,有时兴致来了,更要上台扮一扮,特别是花旦。”他背着手,眄睨了一眼解雨臣,“也不知是真是假。”
“哎哟!大佛爷这是打哪儿听来的昏话!饶是这爱听戏的多是欢喜私下唱上两嗓子的,只是我那水准,要真登了台,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张启山没有说话,只是淡淡地打量着他,似笑非笑。
解雨臣暗暗心惊,怕张启山是打心底认定了自己和解语花是同一个人,才会这般有意无意地提到,看今日这情形,恐怕不把解语花叫出来好叫他仔细着瞧瞧是过不去了。若教他识破了,只怕这与吴邪谋划许久的计策是要黄了。
“解语花拜见张大佛爷,大佛爷万福。”这时后堂忽然响起了脚步声,一个女人的身影在帘子后面若隐若现,遥遥地对张启山作了一个揖,“我是待嫁之新妇,不宜再抛头露面,只得隔着帘子向佛爷问安,还望佛爷不要见怪。”
张启山一愣,眯着眼看了看那帘子后的女子,又看了一眼解雨臣,慢慢说道,“今日解老板唱的一出昆曲果然不同凡响。”
解雨臣心中暗道不好,自己今日做了个玩笑,与平日皆唱昆曲不同,今日唱的是花鼓戏。怕是张启山来的路上就听说了,而自己这才刚刚到家,还未曾提及。这下怕是要露陷了,只是这张启山看不出来也是个老狐狸,竟然拿话来套。
只听帘后那人慢条斯理地说道,“张大佛爷怕是听错了吧,我今天唱的是《白扇记》,讲的是苦尽甘来的故事。”
张启山微微一怔,转而笑道,“那怕是我没听个真切了。”他转过身对解雨臣说道,“解子好手段,只是若瞧见那画像中人,莫要耍什么小聪明,误了自己的小命不打紧,别坏了自己宗族。”
解雨臣摆出一脸诚惶诚恐的模样,说道,“解家可是老实本分的商人,张大佛爷多虑了。”
张启山低哼一声,袖子一甩,迈着流星大步头也不回地跨出解家大宅。此时,那帘子被人轻轻挑起,一个姑娘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小声说道,“小花哥哥,老头子走了没有?”
那姑娘一身嫩粉色的绸缎旗袍,虽然身体还未完全发育,却也显得玲珑有致,领口绣着荷花,小巧可爱一如其人。她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一股子机敏狡黠的劲。
“走了走了。”解雨臣走上前去拉起了她的手,“秀秀,今日要不是你来,怕我是要被他给揭穿了。”
“那你如何谢我?”霍秀秀眨巴着眼,盯着他说道。
解雨臣一笑,轻刮了下她小巧的鼻子:“我让厨子做你最爱的贵妃鸭如何?”
“这般小气!”秀秀撅着小嘴,显得很是不满。
“那你想要什么?”解雨臣很是宠这个妹子,满脸笑意地问道。
她扬了扬眉,脸上露出暧昧不明的浅笑,“我想知道,你和吴邪哥哥在算计些什么?”
解雨臣没有说话,只是用手轻轻抚上她的秀发,淡淡地说道,“这些事可不是小孩子可以知道的。”
霍秀秀是个聪明人,知道如果解雨臣不想说,是断不可能从他嘴里撬出一字半句的,便默不做声,慢慢盘算着怎么旁敲侧击才好。
“少爷,临安来的信。”这时一个小厮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
“快拿来。”解雨臣面色一变,虽然着急,但依然小心谨慎,拿到信时先是小心看了看封口,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拆开读后,颦眉道:“吩咐下去,一切按原定计划进行。”
手下人喏了一声便退下了,解雨臣拿着那封信反复端详着,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霍秀秀看他好像心神不宁,小心问道,“小花哥哥,这信有什么问题吗?”
“这信没什么问题,可是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很……”他皱着眉又把信读了一遍,又低头拿起桌上的信封,忽然一笑,说道,“果然不太对劲。”
“你可别打哑谜了。”霍秀秀不满地撅起了嘴,微微皱了皱眉。
“是他们太大意了。”说着,解雨臣便把信封和信放在了霍秀秀面前,“你看,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霍秀秀摩挲着那牛皮信封,又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信纸,大叫一声:“这信是小楷写的,可是这信封上的字迹却是瘦金字体。”
解雨臣笑笑:“想来这信是被拆开读过了,又怕我看出痕迹,所以索性就另用了一个信封。”他把信扔进了火盆里,慢悠悠地说道,“想必他们以为与我的通信,必是吴邪亲笔,不过我们这位吴大少爷这回也做了个玩笑。哪有写了信封,信却叫别人写的道理?”
“这么说来……”
“怕是我们来往的书信,早就落在他们手中了。幸好信中也多是言及操办婚礼之事,并无其他。”
“他们到底是谁?”霍秀秀不甘心,“而且,解语花本是你为了唱戏怕折了自家名声所取的艺名,现今怎么竟和你成了两个人了,还有……”
解雨臣忽然笑了笑,伸出一根纤长的手指,轻轻搁在了她的唇上,“你这丫头今日怎么那么多问题?”
随后便像是换了一张脸似的朝外面高喊了一句:“那雪水云绿怎么还没送上来!要小爷我说几遍才成!”
张启山面色如铁地走在前面闷声不吭,一双皮靴踏在地上发出“橐橐橐”令人不安的声响,他身后的副官也是一脸冷凝,活像是一尊木偶。
“消息没错吗?”张启山终于开口说话,语气却好似东北那凌厉的寒风,刮进耳里生疼。
“没错。下官调查的清楚,解雨臣和解语花必是同一人。”
张启山眯了眯眼,褪下了自己的手套,“这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小子耳后的油彩还没卸干净,怕是刚才火急火燎地没那个耐心。想来他必定是利用婚礼,把人运出北平,必须严格检查他送出城的嫁妆、陪嫁的小厮还有宾客。”
“是。”那副官声音洪亮地应了一声,接过了他的手套。
张启山看着他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浅笑道:“你必是想问我为何当时没有揭穿他,不去搜府寻人?”
“是。”那副官一低头,“那解雨臣再厉害也只是个商人……”
“你道他们是什么正经商人?正经商人会有这个胆量与我这般说话?如果不是他们,十年前,恐怕早就……啧,逼急的兔子还咬人,更何况是那个算盘打得叮当响的解家小子。没有必要为了老汪去得罪这群地头蛇。装装样子就好,日本人和老汪拿我当枪使,难不成老子就真要当他们的马前卒吗?”张启山冷哼了一声,“如果不是发现要抓的人是他,我会去趟这趟浑水吗?”
“下官愚钝,佛爷一言犹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那副官一鞠躬,“不过,真的是那个人刺杀了汪大帅吗?他应该不会做如此高调出格之事。”
张启山摇了摇头,“不,一定是他。画像上的那个人和他没有半分差别,我很确定。”说着,他拿起桌上的那卷画像,慢慢展开,画卷上那个年轻男子一身蓝灰色军装与他身上所着一样,表情冷淡,不见悲喜,刘海齐目,遮着一双淡如湖水的眼睛,正静静地望着他。
临安城。
醉风楼外大雨瓢泼,醉风楼内温香沉沉。
一双玉手十指纤细宛如葱白,在那上等乌木琴的冰弦上轻拢慢挑,一曲《采薇》如流水般倾泻而下,犹如大珠小珠坠落在玉盘之上,清脆玲珑。一旁的青铜香炉有些年头,边上有些斑驳,显得越发沉重沧桑,香炉里点着上好的檀香,时明时暗的火光在这小间内显得微不足道,袅袅而升的一缕青烟却散发着心神安稳的气味,叫人神经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
身着白衣的妙女子端坐在琴边,隔着珠帘,一位身穿青色长袍的年轻人低着头默默品茗。只见他一头清爽的短发,面如冠玉,眼眉温柔,却偏多了几分孤寂。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掐金丝的平光眼镜,显得很文雅;端着茶碗的手白净细洁,指甲修得干净整洁,右手上一只温润的玉扳指透着好水头彰显出主人不俗的眼力和身份。
那女子忽地停了下来,年轻人神情一滞方才回过神来,放下了茶碗,柔声问道:“怎么停了?”
白衣女子起身,挑开了珠帘,倚着门栏,佯怒地娇嗔道:“您方才又没在听曲,我这白费了气力,难不成弹给这屋子里的小鬼听?”
“这果然是我的不是了,”年轻人哂笑着,站起身来迎了上前,轻刮着女子小巧的鼻子,“说吧,怎么罚我才好?”
那女子一笑,一把握住年轻人的手,巧笑道:“我要的也不多,就你这个人儿罢了。”
年轻人不着痕迹地抽回了手,脸上的笑也淡了几分,语气依然柔柔的:“你也听说了?”
白衣女子一扭头,撒着娇:“不知,不知,奴家什么也不知。”
年轻人捏着她的下巴轻轻转过她的脸,温柔浅笑道:“怕我将来再也不能来了,今日好不容易得闲来见你最后一面,你就这般对我?”
谁知她两眼一红,抬起头来看着他,竟像是认真的一般:“你当真要娶那戏子?连个转圜的余地都不留吗?”
“你瞧你,”他抬手抹去她眼角几乎夺眶而出的泪珠,随手从衣袖里取出一个绣工精巧的袋子来,搁在了她手上,笑吟吟地说道,“我早就为你打算好了,这些钱够你赎了身嫁个好人家了。”
“多谢小三爷!”那女子顿时破涕为笑,双手捧过,本想马上打开瞧个仔细,又怕失了分寸,惹了这位贵人不悦,只得讪笑着胡乱塞进了自己的衣袋里。
被称为小三爷的年轻人见状只是嘴角轻扬,淡淡地说道:“想要看,就打开瞧瞧便是。”
“不要,不要,谁不知道这临安城里吴家小三爷出手阔绰。”那女子言罢便想往他怀里靠去。
“少爷,时辰不早了。”忽然小屋的雕花大门被一个同样年轻的青年推开,只见他弓着身子站在门外,低着头面色平静,一件黄缎小袄剪裁贴身,面上绣着团福,看着便是大户人家的出身。
那女人很是识趣,吴小三爷从不在烟花之地过夜,贴身小侍王盟来催便已是极限,半刻都不会多做停留。她虽撅着嘴,面露不快,却依然难掩心不在焉之色,一边去取下了挂在架子上的银貂袄子,一边嘟囔道:“那解语花当真好福气,先是做了解小九爷的义妹,再是嫁进了吴家做少奶奶,还是小三爷这般好脾气的郎君,真不知她上辈子结了什么善缘。”
“哟,你这话怎么透着一股子酸劲?”年轻人张开手让那女人服侍他套上了袄子。
“这可不是嘛,这临安城里哪家姑娘听了吴小三爷要娶亲不是暗自垂泪?奴家一想到今后再也见不着您了,心下难过不已。”
这句怕是真话,今后怕是再也没有出手如此阔绰的恩客了。
年轻人不语浅笑,被送到了门口,临走前还不忘回过身道了个谢。
那女子显然没有想到,受宠若惊地慌忙作了个万福。
出了醉风楼,王盟忙为年轻人撑起一把油纸伞,悄然立于他的身后。
年轻人看了一眼昏暗的天空,冰凉的夜雨就从这辨不清的黑洞中漏了出来,一阵冷风吹过,年轻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裹紧了身上的裘袄。
“我们走吧。”此时他的脸上已没了方才在屋里的温柔缱绻,取而代之的却是满脸的疲倦慵懒。
“是,少爷。”王盟本就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一颔首紧紧地跟上了他家少爷。
一路无话。
王盟默默地为他撑着伞,自己的背脊早已被淋湿也浑然不顾。“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罢了。”年轻人突然开口道。
王盟憋了良久,见自家少爷这般说了,怕是心事早就叫他看穿了,也不敢再多做隐瞒。年轻人瞧他那趑趄嗫嚅的模样,怕是真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便停了脚步,认真地看着他。王盟支吾了半天,年轻人微蹙着眉听完后眉头便舒展开来,他轻轻笑出了声,一边转着手上的扳指,一边继续朝家的方向走:“我谢她,是为了这些年来她愿与我说贴心的话,愿意花功夫琢磨我的心思,讨我欢心。”
“可是少爷也在她们身上花了不少钱,听那儿的妈妈说比一般恩客多上了好几倍……”
“王盟,”年轻人突然打断了他的话,显得很是疲惫,解释道,“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两人说话间,便走进了一座青砖灰瓦的考究大宅。那大宅置顶的匾额上是两个纤细俊秀的瘦金大字——吴宅。两旁挂着两盏大红灯笼,上面均贴着大大的喜字,也是瘦金字——看得出和匾额上的字出自一人之手。八根实木的大柱子漆上的大红色,似乎是刚刚新刷上的,每根要叫两个人拉着手才能抱得住,上面也都贴着喜字。立在门口的两座石狮子,造型奇特并不多见,一只俯卧而眠,另一只则昂首怒吼,显得有些奇怪。
站在门一旁的小厮见到他回来立马上前作了一个揖,唤了一声“少爷。”
“嗯。”年轻人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两旁忙簇拥上了一群人,接过了王盟手中早已湿透的伞,换上了更大的伞,王盟接过一旁早就准备下的黑色斗篷,披在了他的身上,说道:“少爷,夜里风大,披件衣裳才是。”
他不说话,只是任下人们摆布。
“快点送少爷回房歇着去,叫厨房把熬着的莲子羹盛来。”王盟对一旁的小厮叮嘱着,俨然有了一副总管的模样。
“今儿个我想喝酒,叫厨房温一壶上好的绍兴花雕来。”年轻人忽然说道。
“少爷……这……”王盟踌躇了一番,捕捉到了年轻人眼中一闪而过的不悦,忙弯了弯身子,喏了一声后回过身对着一旁的小厮道:“还不快去准备着。”
年轻人端坐在红木大方书桌前,点了一盏油灯,王盟试了一下下人送来的洗脸水,湿了一下毛巾,递给了他。
他胡乱地在脸上猛擦了一通,然后擦拭了一下手,最后将毛巾递还给了王盟。
“这是什么?”见桌上多了一封信,他问道。
一旁上来一个小厮答道:“是北平解家的解小九爷给少爷寄来的信,说是快件,叫人连夜送来的,小的们不敢怠慢就没经过盟哥直接放在您书桌上了。”
“下回不管是哪儿来的,就算是南京来的,也得先给王盟过目。”年轻人冷冷地说道,“我不比从前了,现在我是一家之主,立的规矩得好好地守着。今日你可以不听王盟的,下回指不定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若再有下次,定叫你卷了铺盖乱棍赶出府去!自己去何叔那领个三棍子,好长长记心。”
那小厮喏喏地不敢出声,被王盟打发了出去。
“是该叫他们长个心眼了,若是再敢不把你放在眼里,你尽管罚了去,不用问过我。”他眼皮抬也不抬,举起信对着灯火仔仔细细看了个反复,然后从抽屉里摸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沿着边一点点地刮开。
“少爷,信上说什么?”见年轻人眉峰紧锁,王盟关切地问道。
他叹了一口气,捏着信,借了一点灯火把信给烧了。
看着那双乌黑的瞳仁里映出的跳跃火苗,王盟一时有些恍惚,仿佛眼前这个人不是他认识了几十年的少爷了。
“回一封信给解雨臣,就说婚礼提前举行,越快越好,吩咐下去,彩礼明天就送去。”眼前的白纸烧得极旺,眼看着就要烧到了手,可那年轻人竟然毫不在意,盯着火苗一字一句地清楚嘱咐道。
王盟见状不禁要惊呼了起来,连忙跑上前去打掉了火苗,掰开他的手一瞧,手指都有些烫得通红。
“不碍事。”他摆了摆手,“快去吧。这事不能耽搁。”
王盟拧着眉,仍盯着他的手,问道:“少爷要不要抹点药?一会儿花雕送来了,可叫厨房再做几样下酒的小菜?”
“都不必。”他淡淡地说着,随手翻开一本拓本。
王盟倾了倾身,转身正欲退出房间。
“等等。”年轻人忽然叫住了他。
“少爷还有什么吩咐?”
“叫府上的人外出小心些,今个晚上回来,一路上起码有三四个人盯着我们,方才我在府外那会子功夫,也见到几个面生的在外面闲晃。”他推了推额鼻梁上的眼镜,低着头也没抬起来,一边翻着本子,一边轻描淡写地说着,浑似毫不在意的模样。
王盟一惊,慌忙喏了一声。退出房门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坐在昏暗油灯前的人,突然觉得有些陌生。多久了,到底有多久了,似乎有近十年了吧。王盟低着头快步走在回廊上,想要回忆起十年前自己这位少爷的模样,温柔恬淡的轮廓,却渐渐地好像模糊得有些看不清了,他不愿想更不愿承认,如今他的这位少爷仿佛变得和他的那个奇怪的名字没有半分相像的地方。
他叫做吴邪。和天真无邪的无邪同音。
吴邪坐在桌前,盯着拓本,过了很久也没翻动一页,他的眼睛分明是在看那净皮纸上的字,却空洞得没有半分焦点。他以为自己早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连王盟都说自己这些年变了很多不是吗?可是为什么那些他不愿想的东西此时此刻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他的脑子里横冲直撞?他很想去管一管它们,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变得平静淡漠,就和那个人一样。
那个人。
吴邪一闭眼,强迫着掐断了自己的思绪,不能想,绝对不能想,否则孳蔓难图。他胡乱地晃了晃头,顺手拈过一张纸,抓起一支笔就开始临摹那拓本上的字。这是他长期以来的习惯,写字可以磨练人平稳的心境,他写得一手上好的瘦金也是得益于此。
只是看到那个字时他却愣住了,握住狼毫的右手轻微地颤抖着,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他深吸了一口气,重重地落下,墨汁有些化了,纤细俊秀的瘦金体变得有些怪异,他每写一笔都会停顿片刻,就好像那个字他从来都不会写一样,尽管他写得极慢,可是那个“张”字最后的一捺他还是没有完成。
拼尽了全身的力气,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吴邪丢开笔,看着那个字,轻轻地笑了,那个字写得一点儿也不好,他觉得自己也许这辈子都写不好这个字了。屋子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哗啦啦的雨声,突然,他极轻声地开口,那声音被雨声覆盖着,似乎连他自己都听不见。
“你还好吗?”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我很好。生意虽不是晦涩艰难,但如今世道不清平。不过我想我能摆平,我比以前厉害多了,他们都这样说。”
他用手遮住那个字,不敢看。“只是,我想知道,你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就是,你现在在哪里……”
吴邪闭上眼,手上用力,将那张纸捏成了团,他知道自己现在这样很危险,他不能再这样让自己的思绪无限蔓延下去,这种一瞬间的放松与依赖会让自己上瘾,他怕自己再也变不回在人前的模样。
他定了定神,将那团纸扔了出去,顺手端起酒,猛灌了一口,就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是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王盟从怀里掏出了怀表看了看,快到叫吴邪起床的时间了,他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吴邪的卧室,怕惊醒了他,却发现吴邪跟昨晚一样,坐在书桌前,纹丝未动。
“少爷!”王盟有些恼怒,显得又气又急,“您难不成又是一宿未眠?”
“不碍事。”吴邪摘下了眼镜,看了一眼立式大钟,“没成想竟然已是这个时辰了。”
他站起身,转了过来扯开了窗帘子,朝阳初升,透过彩色的玻璃刺着他的眼,王盟站在阴处却也睁不开眼,只见吴邪立在窗前,整个人的轮廓融在了这一片朝阳之下,模糊得叫人看不真切。
“你瞧,昨日夜里还下着那般大的雨,我在窗边听了一夜,竟也不知这雨是什么时候停的,今日仍是这般好光景了。”吴邪转过身,微微笑了笑,“雨,不管多大,总是要停的。”
有些人,不管多难忘,总是要忘的。
“少爷洗漱之后要去哪儿?”王盟一边端过洗漱用的铜盆,一边照例问道。
“像往常那样去潘鑫记喝茶。关键时期,一切如旧,若有半点变动,怕是要惹出事来。”吴邪小心叮嘱了一番,取了一件寻常长褂套在了身上,戴上一副水晶石的铜骨墨镜,随手牵过一顶小帽扣在头上。王盟见状连忙上前为他扣扣子,却被吴邪一摆手,“我又不是孩子,这点事自己来。”
“是,少爷今天还像往常那样走着去?”
“嗯。”吴邪自己动手扣好了扣子,在镜子前正了正小帽。
“可是,那些人……”王盟心里自然担心那些跟踪盯梢的人,自己昨晚竟然完全没有发现。
“没关系,他们只是盯着我罢了,还不会对我动手,只是最近府里防范点,别叫人混了进来。自家人也要小心提防着。”
“知道了,少爷。”王盟低了低头,跟在吴邪身后一道出了吴宅。
潘鑫记是家有名的茶馆,始开在清末,到现在已是传了三代。这家茶馆品流复杂,既有吴邪这般身价的,也有小商小贩,倒像是个浓缩了的小世界,对吴邪来说颇为新鲜。
来到茶馆径直上了二楼,叫小二沏上一壶上好的雨前龙井,吴邪优哉游哉地看着楼下人来人往,众生百态。
“小爷,您的茶水齐了。”
“多谢。”吴邪微笑致意。
那小二见两人穿着不俗,那小爷看着面熟得很,只是戴着那劳什子的墨镜一时半刻地认不出来,又不敢过多打量,只得喏喏地放下茶具和茶壶退下了。
这时,忽然邻桌传来一阵惊呼声,吴邪细呷了一口茶,抬头望了望,只见当中一个人被众人围着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王盟皱了皱眉,示意吴邪是不是要换一张桌子,他摇了摇头,“且听听近日市井都有些什么传闻。”
“你们可知道为什么吴家在咱们临安城里排第一?这可要从长沙老九门的旧闻开始说起。”那人说得尽兴,吴邪听着默不作声。
“想当年老九门的狗五爷落了难来到了我们临安,却意外和解九爷做了亲戚,一时传为美谈,他的三个儿子,尤其是那吴三爷尤为厉害,手段辛辣,把生意做到上头去了,从此吴家便长期稳坐临安第一的位置……”
“唉唉,你说的这些,谁不知道啊!”下面的人嗤之以鼻,吴邪浅浅地笑了笑,喝了一口茶,继续听下去。
“你们别急啊,这就说到重点了。人人都只知吴家是做古董生意的,其实……”说到此处,那人压低了声音,“他们发的都是老祖宗的死人财,干的都是不作兴的东西。”
“少爷。”王盟俯身凑到吴邪的耳边,“要不要……”
吴邪摆了摆手,轻轻说道,“人家说的也是没错的。我们家确实是靠这些买卖发的家,有什么好不承认的,更何况这事这么多年过去了,本就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不要这般介怀。”
“那您可知最近吴家小三爷要迎娶北平名伶解语花的事,个中可有秘辛?”忽然有一人问道。市井小民向来对高户门第的发家史不感兴趣,只对那些个风流韵事津津乐道。更何况,这位吴家的小三爷是吴家的独子,长子嫡孙,吴家人那心尖尖上的肉,素闻这位小太爷颇为风流,近年来常流连风月之地,却不曾想娶妻竟然也不避忌地娶了一个梨园中的戏子,生生折损了自家的名声。
那人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笃定定地说道,“这里面颇有些曲折,这事得从十年前说起。”
一听到十年前,吴邪的脸色立马变了,抬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手指上力道不自觉地加重,硌得生疼,而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手上的痛楚,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细细听着,不愿错过那人说的每一个字。
“据说,小三爷当年也是枚标致脱俗的无邪小郎君,十年前与个男人不清不楚,结果被骗的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还害了当时的吴三爷吴三省,要不是解家当家小九爷念在亲戚一场的份上,他吴家早就败了……”
吴邪一句话还未说,一旁的王盟就按耐不住直冲上前去,一把揪起了那人的脖领,红了眼,露出了平时从未见过的吃人模样,恶狠狠地说道:“就凭你这腌臜也配议论我家少爷!”
“王盟!”吴邪高声喊了一句唤住了他,面上却依然极为冷淡,“我不在意,莫要吓到人家。”
王盟有些不愿,却也不想忤逆吴邪的意思,只得松了松手,用手指狠狠地指了指那个人,平稳了呼吸,静静地走回了原来的位置。
“你们继续说,不打紧。”吴邪扭头淡淡一笑,那边人都被王盟那突如其来的一下给吓蒙了,一时愣在了原地,听那两人言语间,怕是吴家的亲眷,众人不敢惹事,忙作鸟兽散。
那多嘴之人悻悻地随着人群一同散了去,路过吴邪的桌子不忘做了个揖,念叨了几声对不住。吴邪也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便只是笑笑算作回应。
“少爷,为什么不让我好好教训那人一顿,好叫他再在人背后乱嚼舌根?”王盟依然气愤难平。
吴邪笑了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原本以为没人记得十年前那桩事了,不想今日竟然叫人翻了出来,一时之间有些懵了,现在仔细想想,这桩事他还是没有说错。”
王盟一愣,看了看吴邪云淡风轻似不在意地喝着茶,便把想要说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他作为吴邪贴身服侍的人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可是自家少爷和那个人到底到了什么地步何种程度,他确实说不上来,只知道那时吴邪像是被人浑身上下捅了许多刀子,而那个人的名字直到如今依然是个禁语,尽管他听到旁人不经意地提起时会平静淡漠,但这种伤痛却会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每每都能令站在他身边的王盟深切地感受到。
他们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
吴邪喝空了杯子里的茶,嘴角勉强地牵起了一抹笑,“果然是上好的龙井。”他转头看向王盟,发现他有些失神,唤了几句,说道:“我们回去吧,时候也不早了,正事要紧。”
潘鑫记茶馆的一场小风波只是教吴邪忽然意识到,尽管时间可以让人淡忘,甚至模糊掉本来刻骨铭心的一些人的影子,可是,即使被自己刻意压在心底,有一些事却并不像割伤可以痊愈得最多只留下一条疤痕;它们更像是一个腐烂的创伤,鲜活的、有生命的创伤,固执地不愿意痊愈,只要一有人提起,就隐隐作痛。
吴邪走出茶馆,街上的路人行色匆匆,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演绎属于自己的角色,别人对他们而言,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深一点的,也不过是彼此故事中的配角。
即使你我有段讳莫如深的过往。
有道是,
空樽对月弄白发,
留得朝暮一身寡。
只言再到凌霄日,
谁人还记临安花。
二 花谢总赖东君主 莫道皆是前缘误
卸下了沉重的发饰,解语花端坐在铜镜前,慢悠悠地握着一把牛角小梳打理着长发,忽见眉粉有些淡了,忙取出一小铁盒来,拿出眉笔轻轻沾了一些碳粉,补画了一条细细的弯眉。
“哎哟!我的姑奶奶啊!您怎么还坐在这儿!外面都快闹翻天了!赶紧的呐您!”这时班主一掀帘子,走进来时看见解语花还在梳妆,不由得一跺脚,一脸急切。
“急个什么劲儿,今儿个是我嫁人前的最后一次登台,他们爱候着就候着,不爱候着就滚,这大门朝南开着,谁也没拦着谁。”解语花不理,眼皮都没抬,仍然慢条斯理地补着妆,“要我这般模样上台,还不如现在给我条绳子,在梁上随便挂一挂的了。”
“知道的人都说您这是力求完美,不愿带着半分瑕疵上台,可外头多是一些不知道的,头一回来听您的戏,就冲着您这最后一次告别演出。只怕到时候传出去要说您这个搭架子,攀上了吴解两家……”那班主自觉失言,立马闭嘴,小心地打量着解语花的神色,怕这位名伶一怒拂袖而去,那外面那些戏迷们恐怕要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解语花似乎并未在意,戴上了新的发饰,那上面的珠子玓瓅江靡,衬得她整个人多了几分贵气,只听她淡淡地说道:“他们爱说就说去罢,我还能堵上他们的嘴不成。自从传出解小九爷收了我作干妹妹,那些污言秽语的我听的还少了吗?现如今,我要嫁到临安吴家,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又在背后说过多少闲言碎语,我要是天天操心,岂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您说的是,”那班主一低头,见解语花起身连忙跑过去拉了一把椅子,“您是大人有大量,不同那些红了眼的俗人一般见识。”他赔着笑,问道:“您这是准备唱什么曲目?《西厢记》还是《牡丹亭》?”
解语花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嘴角一弯邪邪地一笑,模样俏皮,道,“今儿个我心情好,唱个《白扇记》。”
“哎呀!我的姑奶奶,您可别闹了,这地方可不能唱花鼓戏啊!”那班主闻言,脸色一变,满脸愁容地说道。
这戏台可是北平城里著名的大戏台子,多少梨园名伶在上面登过场唱过戏,多少达官贵人坐在下面捧过场听过戏。这里唱的多是昆曲京戏,还从来没有花鼓戏这种小打小闹的上过台面。
“有什么不能唱,今儿个我偏要唱,好好戳戳那些庸俗鄙陋之人的假面具,以为听着阳春白雪自个儿也变得高雅起来了,”解语花秀眉一扫,眼中露出鄙夷之色,“他们才不配听我唱戏,我这是唱给自个儿听。”说完,解语花一挑帘子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只留那班主在屋里唉声叹气。
解语花完全没有搭理下面那些吹着口哨喝着倒彩的观众,自顾自地唱完了戏后径直回了后台,留身后一群要求退票的观众在那里直嚷嚷。可怜那班主满头大汗地在前面做着解释,半分脱不得身,他好话说尽,笑脸赔足,给了下一场来看戏的些许优惠还是照样被纠缠了许久。等他好不容易抽了身回到后台,已经离散场过了近半个时辰,他四下瞧不见解语花的踪影,后台里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心下万分懊恼。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式洋装的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从后门走了进来,一头短发,内里也是一件西式的粉色衬衫,看着便是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新式做派,只是他看上去有些不拘小节——衬衣领口并未系上。那年轻人神情自若,微微笑着,一双手轻轻插在西裤袋子里,目光明亮。
那班主一愣,慌忙作了一个揖,满脸堆笑地说道:“这是什么风把解小九爷给吹来了?这地方怎能劳小九爷大驾,还不如去寻个雅静的地方喝喝茶才好。”
“不打紧,我只是来接解语花,”解雨臣微微笑了笑,“在外堂就听见了,那丫头怕是又惹了什么祸,叫班主你好生操心,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小九爷这话说的当真折杀我了。”班主鞠了一躬,把方才那些恼怒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我先走了。解语花我已叫人接了去了。”
“小九爷是做大事的人,不敢多留您,还望爷能多多照拂我们的生计。”
“好说好说。”解雨臣哈哈一笑,朝后面使了个眼色,转身从后门离去,后面跟着的小厮从衣袋里摸出一袋子银元塞进了班主的手里,说是解小九爷赏的,多谢这些个儿日子对解语花的关照。班主心领神会,喏喏地接下了。
“少爷。”忽然一个小厮小跑着过来,在解雨臣耳边不知说了什么,只见他脸上一惊,倏尔迅速镇定下来,连忙拉开那辆从国外进口装着双层防弹玻璃的黑色装甲轿车,令司机以最快地速度往解家大宅驶去。
解雨臣走到自家大宅的铁门前,稳了稳心神,放缓脚步,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一抹笑,笃定地走了进去。
一进内堂,只见一位穿着蓝灰色军装的男人端坐在那里。蓝灰色的军装,解雨臣明白,这是东北军的军服。那人的坐姿非常好,腰杆笔挺,军装整洁领口一丝不苟,看得出是一位极严谨的人。他坐在那里也不动,身后站着一个副官,也是站姿笔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解雨臣笑了笑:“这是什么风把东北军的张司令给吹来了?你们这些混账东西也不好生伺候着!快!把小三爷送来的雪水云绿换上来。”
“不必了。”那人声音冷清,虽然音量不高,但却不怒而威,语气中透着不容辩驳的气势,“我不喝茶。”
他站起身,径直走到了解雨臣的面前,一双鹰目逼视着他,也饶是解雨臣,若换做他人恐怕早已两股战栗不能自已了。
“我来,只想问问,解当家有没有见过这个人——”一旁的副官刷的亮出一张画像来,摆到了解雨臣的面前,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干净利落。
解雨臣瞄了一眼画像,轻描淡写地说道:“从来没见过。”
那人眯起了眼,加重了语气:“当真没见过?”
解雨臣呵呵笑了起来:“张大佛爷,你也知道,我解家是打开门做生意的,如今这世道也就只能靠你们帮衬着才能养活下面这一大帮子人,我怎么敢跟行刺汪大帅的人打交道?你借我几个胆,我都不敢,您高看我了。”
张启山像是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朝副官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始打量起了解雨臣。
“公事谈完了,该谈谈私事了。”张启山的语气还是略显生硬,尽管他已经尽量放柔了声音,“这些日子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你的那位妹子与狗五爷嫡孙的婚事。”他的那位副官上前一步,不知从那里摸出了一只锦盒,捧到了他面前。“小小意思,也算是我这个长辈对你们这些小辈的关照。”张启山背着手,踱到了他面前,“要不是你解家名头大,我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收了一个梨园名伶做义妹。如今,也该让我瞧瞧,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了?”
解雨臣一惊,心道不好。张启山既是东北军的大将军,还是长沙老九门之首,与他爷爷、他师傅二月红都颇有交情。这语气分明是在不满他目无尊长,没有主动告知他婚讯。而如今又主动送上锦盒,如果不让解语花出来见客,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事实上,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这位“解语花”带到他的面前来。
张启山盯着解雨臣的脸,想要找出一丝慌乱的神情,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心中闪过一丝疑虑,难不成自己错了?
解雨臣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却打着鼓,就算今日把他拦了回去,这锦盒收或不收都是棘手的。若收了,早晚都得去道谢,躲都躲不过;若不收,则显得自己矫情,不懂规矩。
总之,能拖就拖,不能拖就赖。想到这儿,解雨臣浅浅一笑,作了一揖道:“解语花刚刚唱完戏,晚辈才接她回来,现在怕是已经歇上了。这锦盒贵重,晚辈替义妹谢过大佛爷了,改日再叫她亲自登门道谢。”
“一个戏子好大架子,连我们张大佛爷要见,都被小九爷给拦了回去……”一旁的副官忍不住开口说道。
“好没规矩。”张启山斥了一声,嘴上却依然对解雨臣不依不饶,“坊间常听闻小九爷最爱听戏,有时兴致来了,更要上台扮一扮,特别是花旦。”他背着手,眄睨了一眼解雨臣,“也不知是真是假。”
“哎哟!大佛爷这是打哪儿听来的昏话!饶是这爱听戏的多是欢喜私下唱上两嗓子的,只是我那水准,要真登了台,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张启山没有说话,只是淡淡地打量着他,似笑非笑。
解雨臣暗暗心惊,怕张启山是打心底认定了自己和解语花是同一个人,才会这般有意无意地提到,看今日这情形,恐怕不把解语花叫出来好叫他仔细着瞧瞧是过不去了。若教他识破了,只怕这与吴邪谋划许久的计策是要黄了。
“解语花拜见张大佛爷,大佛爷万福。”这时后堂忽然响起了脚步声,一个女人的身影在帘子后面若隐若现,遥遥地对张启山作了一个揖,“我是待嫁之新妇,不宜再抛头露面,只得隔着帘子向佛爷问安,还望佛爷不要见怪。”
张启山一愣,眯着眼看了看那帘子后的女子,又看了一眼解雨臣,慢慢说道,“今日解老板唱的一出昆曲果然不同凡响。”
解雨臣心中暗道不好,自己今日做了个玩笑,与平日皆唱昆曲不同,今日唱的是花鼓戏。怕是张启山来的路上就听说了,而自己这才刚刚到家,还未曾提及。这下怕是要露陷了,只是这张启山看不出来也是个老狐狸,竟然拿话来套。
只听帘后那人慢条斯理地说道,“张大佛爷怕是听错了吧,我今天唱的是《白扇记》,讲的是苦尽甘来的故事。”
张启山微微一怔,转而笑道,“那怕是我没听个真切了。”他转过身对解雨臣说道,“解子好手段,只是若瞧见那画像中人,莫要耍什么小聪明,误了自己的小命不打紧,别坏了自己宗族。”
解雨臣摆出一脸诚惶诚恐的模样,说道,“解家可是老实本分的商人,张大佛爷多虑了。”
张启山低哼一声,袖子一甩,迈着流星大步头也不回地跨出解家大宅。此时,那帘子被人轻轻挑起,一个姑娘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小声说道,“小花哥哥,老头子走了没有?”
那姑娘一身嫩粉色的绸缎旗袍,虽然身体还未完全发育,却也显得玲珑有致,领口绣着荷花,小巧可爱一如其人。她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一股子机敏狡黠的劲。
“走了走了。”解雨臣走上前去拉起了她的手,“秀秀,今日要不是你来,怕我是要被他给揭穿了。”
“那你如何谢我?”霍秀秀眨巴着眼,盯着他说道。
解雨臣一笑,轻刮了下她小巧的鼻子:“我让厨子做你最爱的贵妃鸭如何?”
“这般小气!”秀秀撅着小嘴,显得很是不满。
“那你想要什么?”解雨臣很是宠这个妹子,满脸笑意地问道。
她扬了扬眉,脸上露出暧昧不明的浅笑,“我想知道,你和吴邪哥哥在算计些什么?”
解雨臣没有说话,只是用手轻轻抚上她的秀发,淡淡地说道,“这些事可不是小孩子可以知道的。”
霍秀秀是个聪明人,知道如果解雨臣不想说,是断不可能从他嘴里撬出一字半句的,便默不做声,慢慢盘算着怎么旁敲侧击才好。
“少爷,临安来的信。”这时一个小厮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
“快拿来。”解雨臣面色一变,虽然着急,但依然小心谨慎,拿到信时先是小心看了看封口,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拆开读后,颦眉道:“吩咐下去,一切按原定计划进行。”
手下人喏了一声便退下了,解雨臣拿着那封信反复端详着,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霍秀秀看他好像心神不宁,小心问道,“小花哥哥,这信有什么问题吗?”
“这信没什么问题,可是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很……”他皱着眉又把信读了一遍,又低头拿起桌上的信封,忽然一笑,说道,“果然不太对劲。”
“你可别打哑谜了。”霍秀秀不满地撅起了嘴,微微皱了皱眉。
“是他们太大意了。”说着,解雨臣便把信封和信放在了霍秀秀面前,“你看,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霍秀秀摩挲着那牛皮信封,又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信纸,大叫一声:“这信是小楷写的,可是这信封上的字迹却是瘦金字体。”
解雨臣笑笑:“想来这信是被拆开读过了,又怕我看出痕迹,所以索性就另用了一个信封。”他把信扔进了火盆里,慢悠悠地说道,“想必他们以为与我的通信,必是吴邪亲笔,不过我们这位吴大少爷这回也做了个玩笑。哪有写了信封,信却叫别人写的道理?”
“这么说来……”
“怕是我们来往的书信,早就落在他们手中了。幸好信中也多是言及操办婚礼之事,并无其他。”
“他们到底是谁?”霍秀秀不甘心,“而且,解语花本是你为了唱戏怕折了自家名声所取的艺名,现今怎么竟和你成了两个人了,还有……”
解雨臣忽然笑了笑,伸出一根纤长的手指,轻轻搁在了她的唇上,“你这丫头今日怎么那么多问题?”
随后便像是换了一张脸似的朝外面高喊了一句:“那雪水云绿怎么还没送上来!要小爷我说几遍才成!”
张启山面色如铁地走在前面闷声不吭,一双皮靴踏在地上发出“橐橐橐”令人不安的声响,他身后的副官也是一脸冷凝,活像是一尊木偶。
“消息没错吗?”张启山终于开口说话,语气却好似东北那凌厉的寒风,刮进耳里生疼。
“没错。下官调查的清楚,解雨臣和解语花必是同一人。”
张启山眯了眯眼,褪下了自己的手套,“这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小子耳后的油彩还没卸干净,怕是刚才火急火燎地没那个耐心。想来他必定是利用婚礼,把人运出北平,必须严格检查他送出城的嫁妆、陪嫁的小厮还有宾客。”
“是。”那副官声音洪亮地应了一声,接过了他的手套。
张启山看着他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浅笑道:“你必是想问我为何当时没有揭穿他,不去搜府寻人?”
“是。”那副官一低头,“那解雨臣再厉害也只是个商人……”
“你道他们是什么正经商人?正经商人会有这个胆量与我这般说话?如果不是他们,十年前,恐怕早就……啧,逼急的兔子还咬人,更何况是那个算盘打得叮当响的解家小子。没有必要为了老汪去得罪这群地头蛇。装装样子就好,日本人和老汪拿我当枪使,难不成老子就真要当他们的马前卒吗?”张启山冷哼了一声,“如果不是发现要抓的人是他,我会去趟这趟浑水吗?”
“下官愚钝,佛爷一言犹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那副官一鞠躬,“不过,真的是那个人刺杀了汪大帅吗?他应该不会做如此高调出格之事。”
张启山摇了摇头,“不,一定是他。画像上的那个人和他没有半分差别,我很确定。”说着,他拿起桌上的那卷画像,慢慢展开,画卷上那个年轻男子一身蓝灰色军装与他身上所着一样,表情冷淡,不见悲喜,刘海齐目,遮着一双淡如湖水的眼睛,正静静地望着他。
スポンサードリンク
プロフィール

堆同人和原创,皆腐~只求做个安静码字的美男纸~所有文禁止一切无授权转载,禁止替换人名改文。
联系方式:
常用笔名:楚危
新浪微博:楚危·
Email:wennky@outlook.com
CATEGORY
- 闲言碎语(2)
- 【瓶邪】临安一夜听风雨(13)
- 【瓶邪】荒原(14)
- 【瓶邪】爱在日出拂晓前(9)
- 【瓶邪】庸俗小说(7)
- 【全职高手】叶蓝(10)
- 【全职高手】双花(21)
- 原创皆坑(32)
- 零散短篇(17)
NEW ENTRIES
- 【原创】凭风雪(14~17) (0)
- 【原创】凭风雪(11~13) (0)
- 【原创】凭风雪(8~10) (0)
- 【原创】凭风雪(4~7) (0)
- 【原创】凭风雪(1~3) (0)
- 【原创】黎明不要来(11~15) (0)
- 【原创】黎明不要来(6~10) (0)
- 【双花】G文一则 (0)
- 【原创】黎明不要来(0~5) (0)
- 【酒茨】红月 (0)
评论